肾内科“药物洗脱球囊”新技术延长血透患者“生命线”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长,当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替代治疗必不可少。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透析通路则是血透患者不可缺少的“生命线”。   日前,我院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成功为一位反复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重建高质量血液透析通路流量,延长了血液透析“生命线”,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这是一位59岁的中年女性患者,此前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V期,慢性肾衰竭”。2017年6月,这名患者实施了“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1月余开始使用动静脉内瘘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不料,此后患者多次出现“内瘘流…

2020-09-02

我院神经外科陈建良教授团队在治疗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日前,我院神经外科采用外科手术,为一位先天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实施手术,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症状,在治疗这一世界难题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为家族性、遗传性发病,多基因混合遗传,主要表现为脊髓、小脑、脑干进行性加重的萎缩,导致小脑脊髓管理共济运动和平衡的功能障碍。患者相应症状包括:走路不稳,站立不稳,不能起坐,手足不能完成定向性运动(如拿筷子等动作)。因为咽喉部肌肉共济失调,说话费力,发音慢,发爆破音,最后导致不能说话、吞咽,喝水反呛,最后往往因窒息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死亡,患者极其痛苦。因为这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一旦一人患上这种疾病,整个家族往往陷入…

2020-04-26

【另一种“逆行”】我院胸痛中心三级防护下完成急诊冠脉介入手术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攻坚阶段,容不得丝毫松懈,作为深圳市定点发热门诊医院,我院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我院作为深圳市第一家国家级胸痛中心和急性胸痛患者的优选高效救治平台,也担负着胸痛救治的重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胸痛救治工作,这是不可或缺的双重使命。   我院心内科在胸痛中心总监吴剑胜主任带领下,制定了疫情下急诊手术应急方案,并在科室组织医护进行演练,明确了转运路线,防护措施的落实等。   3月3日,应急演练变成了真刀真枪的实战。昨日下午,一名中年胸痛患者被送到中大八院急诊。胸痛中心立即启动胸痛绿色通道,10分钟内完成心电评估后诊断为“急性下壁ST…

2020-03-05

94岁老人遭遇“死亡性骨折” 我院专家为罗城人民骨健康护航

  罗城是广西一个比较古老的小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推进,骨科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尤其老年病越来越多。不久前,94岁的覃老太意外摔倒后不能正常行走了,好在我院帮扶专家靳松教授及时出手救治,老人很快恢复了健康。   起初,家人以为休养几天,敷敷药,老人就会康复。意外的是,覃老太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儿子从外地赶回家,送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她左侧髋部已骨折。罗城人民医院为老人提供了绿色通道(治疗)服务,使她顺利康复。   覃老太入院后,我院帮扶专家靳松教授和罗城骨科团队经过多次科内讨论,认为她的左侧髋部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引起,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卧床期…

2019-12-24

深圳首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完成 “大气道肿瘤重度狭窄Y型硅酮气道支架植入术”

  近日,覃老先生,因为咳嗽、少量咯血1月,气促1周来到我院就诊,并收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CT检查提示纵膈、隆突部肿瘤,气管及双侧主支气管均被肿瘤侵犯,右主支气管完全堵塞,于是为其进行了“硬质气管镜下气道肿瘤清除术”,手术切除了堵塞气道的肿瘤,气道通畅,覃先生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了。   然而好景不长,10天后,覃先生再次出现气促、喘息、血氧下降,病情危重,呼吸科团队立即在床边无创呼吸机辅助下为其进行紧急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覃先生的肿瘤生长迅速,加上纵膈淋巴结压迫,已再次堵塞气道,当即为其进行了部分清理再通术。   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和复杂,呼吸科双聘学科带头人谢灿茂教授特…

2019-10-29

我院成功实施全麻状态下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巨大脂肪肉瘤切除术

  5月21日,我院手术室、麻醉科联合心内科和肝胆外科在全身麻醉下完成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肩背部巨大脂肪肉瘤切除+皮瓣转移修复术。   该名患者因 “1、右肩部肿物:间叶源性肿瘤;2、右肩软组织感染;3、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心功能III级;4、心房颤动 ;5、白内障术后 6.高血压病,高危”, 为求手术治疗,于5月11日转入我院。   由于该名患者的心肺功能极差加重了麻醉手术风险,尤其是重度肺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补充说明下:正常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应≤25mmHg,收缩压≥70 mmHg诊断重度肺动脉高压,该患者彩超提示肺动脉收缩压为84 mmHg,此类患者稍微活动下随时突发心功…

2019-05-24

我院胸外科成功实施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

  自2010年1月医院成功开展第一例纵膈肿瘤切除术后,经我院胸外科人员攻坚克难、勇于探索,于近期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胸腔镜经剑突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病情回顾   患者管先生,50岁,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1周”前往我院就诊。入院后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提示:前纵隔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较清,大小约2.1x1.5cm,考虑胸腺瘤。   ▲患者术前胸部CT   团队研讨   胸腺瘤是前纵隔常见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分为开胸和微创两种方式。开胸方式包括胸骨正中劈开入路及左或右单侧开胸入路;微创方式则包括经剑突下入路及经左或右胸腔入路…

2019-05-06

泌尿外科成功开展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移植肾穿刺活检术

  3月18日,我院泌尿外科在肾内科协助下成功开展了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移植肾穿刺活检术。   患者谢某,女,系因肾移植术后10年,发现尿蛋白阳性2年,血肌酐升高半年余就诊我院器官移植门诊,根据患者病情遂收住入院。患者10余年前因血肌酐升高,在外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IgA肾病,遂在广州某三甲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服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和泼尼松抗排斥治疗,患者肾功能持续稳定在正常范围。2年前患者在外院复查发现尿蛋白阳性,一直未进行特殊诊治。半年前血肌酐开始升高,最高达到200umol/L,伴有高血压、贫血,应用多种降压药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症状一直未见…

2019-03-19

药学部在深圳市率先开展药物基因检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一种药物,有人药到病除,有人没有效果,甚者还会出现过敏、发疹等副作用。其实,这一切都可能跟个体的药物基因密码有关。1月14日,一位肾病患者成为我院药学部在全市率先开展药物基因检测后第一位受益者。   1月14日,药学部收到泌尿外科送来的第1份检测样本。这是一名肾病患者,做了肾移植术后,需要长期服用他克莫司。此次住院后,这名患者多次检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值偏低,调整剂量后,结果仍然不理想。医生顿时心生疑问:会不会跟他的药物基因型有关呢?于是,医生及时开具了1张药物基因检测单。   药学部进行检测后得出结论:可以排除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异常的情…

2019-01-16

我院神经外科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症

  10月29日,我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67岁的帕金森症患者实施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后1个月,患者返院进行第一次程控(俗称“开机”),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和困扰多年的症状瞬间Say Bye Bye。   帕金森病症(PD),在医学上解释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生活中常表现为肢体抖动、僵硬,肌肉强直,动作缓慢,生活不能自理等,更让人恐怖的不是这些日常表现   而是PD病人往往因并发症死亡。在我国65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且随年龄增加罹患率递增。PD早期可采用药物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到中晚期会出现耐药性及药物带来可怕的副作用,这时可以考虑接受脑深…

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