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顺利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骨肿瘤精准切除手术
近日,我院骨肿瘤与软组织科顺利完成首例手术机器人辅助骨肿瘤精准切除手术,迈出了机器人在骨肿瘤手术中应用的第一步。作为广东省骨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我院将继续探索将特色手术理念融入研发工作中,推动先进性、自动化手术方式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大学生小王(化名)今年22岁,右小腿反反复复疼了3年多,没办法的时候吃一颗布洛芬止痛,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症状越来越明显。于是,小王慕名来到我院,入住骨肿瘤科。入院完善检查发现右胫骨骨皮质内有一直径约3mm的肿瘤。虽然影像学呈现良性肿瘤的特征,患者小王却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虽然这个“小东西”长在胫骨骨内,很难找到;就算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可能也会留下很长…
岗厦村101岁“老寿星”滑倒骨折!术后第二天,阿婆神奇地“站了起来”
福田区岗厦村,一个由文天祥后人繁衍壮大起来的深圳中心区的城中村,在这里,只要一提起林老太(化名)村民们都会翘指称赞——那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寿星,101岁高龄全村“第一”,平时爱遛弯,见人笑眯眯。 唉!有惊无险的一幕,偏偏就缘起于老人家的遛弯爱好。 林老太出生于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老人家的日子越来越滋润。如今,她虽然年事已高,但生活完全自理,在岗厦村享有极高的威望。 每天,老人都会去附近的公园遛弯。这不,前几天在遛弯时一个不小心滑倒了,造成左侧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怎么办?到医院做髋关节置换术呗!在骨科领域,这是一项常规手术,算不…
深圳的哥脑卒中致半昏迷 在家“住院”解决大麻烦
上沙居民孙先生原本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平时工作忙碌没有注意控制高血压血压,一年多前突发脑卒中,经全力救治后目前仍处于半昏迷状态,其日常起居照顾都是靠胃管、尿管等维持,定期到医院更换胃管及尿管更是家里的“大日子”。 孙先生昏迷卧床期间,光吸痰管有时候一天就需要使用10根以上。家人不仅要辛苦照护,承担数额不小的每日医疗耗材消耗费用,还要奔波医院,着实辛苦。 建立家庭病床,把病床“安”在家里,请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无意中,家人得知可以建立家庭病床的消息,赶紧联系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上沙社康。原来,深圳市从2012年开始试点由社康中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2021年2月7日,深圳市卫健委、深圳市医保局联…
“巨无霸”肿瘤寄居卵巢三年之久︱妇科专家提醒: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人们都讲十月怀胎,对于55岁的张女士来说,她享受“孕妇”待遇却已逾3年,每次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遇到好心人给她让座她都颇为无柰——“我不是孕妇,我都已经绝经5年了!” 张女士的肚子究竟有多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和足月快生的孕妇一样。说是怀的双胞胎,许多人也不会怀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么大的肚子,当然也不是一天长大的。3年前,张女士只是觉得肚子有点胀,也不严重,腰围日渐增粗,她想着年龄大了,一天天发胖也不奇怪。她去看了中医,说是没什么大问题,给她开了些调养肠胃的药,她也就没再去医院检查。虽然自己在深圳有一档医保不差医疗费,虽然有时被尴尬地误认为是孕妇,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张女士没有去认真…
人工关节“降价”新政实施满月︱20位患者在我院坐享“大红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骨关节炎和老年髋部骨折的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于治疗重度骨关节炎、老年股骨颈骨折等成熟且有效的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长久以来,由于人工关节价格较高,“换不起”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居民,因常年劳作出现关节炎,但部分人因经济收入较低无法接受手术,最终只能忍受病痛,一拖再拖,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小病不看,大病靠拖”成为很多低收入人群就医的现状。 关节假体在保质情况下实现了全面降价,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实实在在帮助患者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院关节外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率先贯彻落实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让…
张宜乾教授团队完成深圳首例高难度气管肿瘤切除重建术
如果把人的肺比作森林,为生命提供生命之源——氧气,那么,气管则是树干,是维持呼吸交换的生命通道。肺上的病变,可以通过切除一丛树枝的“肺叶”、“肺段”,但气管上的肿瘤却无法切除整个树干。气管可以说是这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不管你高矮胖瘦,人均11~13cm左右。薄弱的气管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是维持生命的呼吸活动不可停歇的通路。它周围密布着人体最主要的血管和丰富的神经、淋巴管道,一旦受损后果相当严重。 万一,有肿瘤不长眼,长到了气管上,怎么办?切除中间有肿瘤的气管再接上,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上却是具有“大创伤”“高风险”的高难度的手术。如果肿瘤几乎堵死气管,更是复杂。近日,我院胸外科张宜乾…
2022年世界高血压日:国家优青黄辉教授告诉你如何战胜这个“无形杀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的高血压患病人数高达2.7亿,与高患病率相比,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相对较低。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副院长、高血压专科主任黄辉教授的带领下,以“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成功开展。活动旨在通过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科普讲座和高血压专家义诊等一系列活动,指导群众做好自我血压监测和管理,切实提高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继而提高其治疗率以及控制率。 活动首先由黄辉教授进行题为 “战胜“无声杀手”高血压” 的主题讲座。黄辉教授系统全面的讲解了什么是高血压及长期高血压…
“老药新花”-我院伍贵富/张新霞教授团队揭示他汀类药物保护血管内皮新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血管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首要环节。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用药,他汀类药物是降血脂并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事件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诱导Kruppel样因子2(KLF2)及其下游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但其调控KLF2和eNOS表达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序列内部最为普遍的修饰方式之一,可影响mRNA的可变剪接、转运、稳定性和翻译,并参与调控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然而,m6A修饰在他汀类药物诱导的血管…
我院抗疫、医疗“两不误”︱开辟“绿色通道”为百岁骨折老人实施高难度手术
新春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深圳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我院在全力抗疫的同时,积极做好特殊时期特定群体必要的医疗服务工作。 日前,著名骨科专家、我院院长沈慧勇教授团队及时为一位腰椎体新鲜性压缩骨折的百岁老人成功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帮助老人重新站了起来。 患者袁老先生,今年刚好100岁。平日里,老人家身体不错,还经常到附近的公园散步。一个多月前,老人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腰背部疼痛。起初,家人以为这是老年人常见的腰肌劳损,就用膏药敷贴止痛治疗。几天之后,老人的腰痛症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明显加重,最后竟然无法自主活动,卧床不起。 一年前,袁老先生曾经因为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我院骨科做过闭合…
正常摄入辣椒可预防血管钙化
饮食习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不健康饮食可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益于减少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近年来发现,辣椒摄入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肪代谢,改善血脂,抗粥样硬化等作用。几项大型的队列研究亦表明,常规摄入辣椒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病死亡的发生风险。 2022年3月2日,我院副院长、心血管疾病专家黄辉教授团队在Hypertension(IF 10.19)发表了题为“Capsaicin Attenuates Arterial Calcification Through Promoting 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