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血管内科牵头执笔的专家共识在《生理学报》以封面文章正式发表

近期,我院心血管内科黄辉教授牵头,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爱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靖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袁凌青教授三位临床专家共同撰写的专家共识《血管钙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的共识与争议》,在《生理学报》以封面文章形式正式发表。   ▲《生理学报》2022年第6期封面(来源于《生理学报》官网) 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活跃的,由众多因子参与调控的复杂病理过程。血管钙化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因此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学说及临床实践不断完善,主要包括钙磷失衡学说、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分化学说、…

2023-02-10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教授来我院访问交流

2022年11月2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所长张政教授莅临我院交流访问,开展中大八院“科技活动季”系列讲座。会议在3号楼822会议室举行,由黄辉副院长主持,检验科吴超主任、石亮副主任、翟爱霞副研究员,血液科陈艳主任和科研科武双鑫科长等PI、专职科研人员及研究生20余人参加会议。 黄辉副院长首先对张政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会上,张政教授作了题为“新冠肺炎免疫致病机制及抗体药物研发”的精彩报告,详细介绍了其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聚焦于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免疫致病和保护机制及治愈新策略,率先绘制出新冠肺炎肺脏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并揭示新冠重症化机理,成功研发国内首个抗新冠病毒“双抗鸡尾酒”组合…

2022-11-22

我院科研平台简介

一、深圳市强直性脊柱炎研究重点实验室 (一)平台简介  深圳市强直性脊柱炎研究重点实验室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针,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按照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有关建设管理方法,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建立并完善技术平台。该重点实验室拟建设成深圳市第一所综合性的强直性脊柱炎研究中心和转化基地,形成以强直性脊柱炎为核心,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骨科学、风湿病学等临床学科为依托的核心力量,旨在推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治方法,以解决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难题,力争将本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具有国内外先…

2022-11-16

“保国庆,迎二十大” 我院开展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为推进医院实验室安全建设,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实验室安全工作,进一步营造迎接国庆和党的二十大稳定安全的院内环境,我院开展了“保国庆,迎二十大”的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9月29日上午,黄辉副院长一行对检验医学部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开展节前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全面有序检查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并现场督办安全隐患整改。 黄辉副院长首先听取了实验室安全自查工作情况,详细查阅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安全检查、培训演练台账等相关档案文字资料。随后现场查看环节,重点检查了标本接收、感染性废物处置、重点设备使用、危化品储存等环节,认真检查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并…

2022-09-29

我院施雷雷副研究员团队研制出可逆转乏氧和氧化抵抗的生物活性光敏剂用于恶性肿瘤的光动力清除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的光敏剂克服了传统光敏剂在生理条件下的聚集诱导猝灭的缺点。由于AIE光敏剂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单线态氧产生效率,使其正成为肿瘤光动力治疗极具潜力的光敏分子。然而,实体肿瘤组织复杂的微环境,例如乏氧和氧化抵抗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光敏剂光动力治疗的效果。因此,传统光敏剂的聚集诱导猝灭效应以及恶性肿瘤复杂的微环境这两个因素成为肿瘤光动力治疗效果的瓶颈问题。 近日,施雷雷副研究员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斌教授和复旦大学高西辉研究员在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中科院1区Top期刊,IF:32.086)发表了题为“Activity-Based…

2022-09-19

我院超声医学科共同执笔的《超声造影规范化护理专家共识》正式发表

近日,由我院超声医学科宋长琳护士长作为共同执笔专家的《超声造影规范化护理专家共识》在《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正式发表。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超声诊断及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超声对比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UCA),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为了实现UCA高效、合理、安全、规范化输注,国内相关医护专家总结了国内外文献证据及临床经验,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充分讨论后,制订了《超声造影规范化护理专家共识》,旨在为我国超声对比剂安全输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参…

2022-09-19

我院2022年度国自然项目实现历史性跨越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期评审结果,我院国自然立项数再创新高,获资助项目总数达25个,同比增长78.6%,立项数位列深圳市卫生系统第二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者和承担单位的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次历史性突破展示了我院整体科研水平,已进入深圳医疗卫生系统前列。 2016年8月,福田区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我院正式纳入中山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自此,我院国自然立项数、资助率、资助经费数等各项指标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更是创下历史新纪录:获批25项,其中面上项目7项,青…

2022-09-13

我院杜健航副教授团队提出了载药纳米敷料协同辅助循环的干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新思路

糖尿病足溃疡(DFU)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等特点,是糖尿病患者致残与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DFU溃疡区由于血管匮乏、自由基积聚和细菌感染,伤口往往难以愈合,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而最终不得不接受截肢。因此,针对DFU的系统诊治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亟需提出DFU的临床治疗的新思路新方法。 近日,杜健航副教授团队在医学工程领域权威期刊Nano Research发表了题为“Near-field electrospun PCL fibers/GelMA hydrogel composite dressing with controlled deferoxamine-releas…

2022-09-13

我院在深圳市首届档案知识和技能比武活动中获优秀奖

8月23日下午,在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内举办了“档案筑未来·科技强国梦——深圳市首届档案知识和技能比武”的决赛,该活动由深圳市档案局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主办,深圳市光明区档案局、深圳市光明区档案馆承办,市委副秘书长韩荡、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市档案馆馆长林扬、市科创委二级巡视员许建国、光明区副区长周柏新等重要领导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是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科技部令第15号《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提升深圳市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推动档案工作更好服务深圳市科技创新发展大局。据悉,来自全市各单位共200余名选手报名参加此项活动,经过初赛选拔,20名选手进入决赛。我院…

2022-08-26

我院黄辉教授团队在靶向治疗领域权威期刊STTT阐述心血管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冠心病、心衰、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的国际主流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基因组连锁和关联分析和候选基因方法说明心血管疾病的多基因复杂性,同时提示了环境对表观遗传修饰在众多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针对表观遗传关键酶及其调控的靶基因将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具有重大治疗潜能的新方案。而基于表观遗传修饰的新一代的治疗策略要走向临床, 系统阐明心血管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是最核心内容。 近日,我院黄辉教授团队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领域国际权威期刊Sig…

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