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张慧东团队发现环境铜暴露可导致胎盘铜死进而引发流产

近日,我院张慧东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领域著名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了题为“Environmental copper exposure, placental cuproptosis, and miscarriage”的原创性实验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发现了暴露CuCl2(Cu2+)可以破坏小鼠胎盘的TCA循环,引起蛋白毒性应激,增加Cu2+输入、减少Cu2+输出,使得铁硫簇蛋白失稳,导致小鼠胎盘组织发生铜死亡,进一步诱发流产。TTM(一种铜死亡抑制剂)治疗可抑制胎盘铜死亡并减轻流产。这项工作阐明了妊娠期铜暴露通过引发胎盘铜死亡而导致流产的毒理学效应,丰富了对铜…

2024-04-02

我院张慧东教授团队发现暴露于高剂量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会导致滋养层细胞凋亡而引发流产

近日,我院张慧东教授团队在毒理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为“Exposure to high dose of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causes trophoblast cell apoptosis and induces miscarriage”原创性实验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揭示了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的新毒理学效应和新的潜在机制,表明纳米塑料暴露是女性不明原因流产的新风险因素。 随着各种塑料在全球的使用迅速增加,微塑料(MPs)和纳米塑料(NPs)的污染及其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2024-03-08

张慧东教授团队发现新lnc-HZ10抑制滋养层细胞同源重组修复而引发流产新机制

迄今为止,约一半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的病因未知。女性滋养细胞功能障碍是导致流产发生的重要原因。然而,滋养细胞中dsDNA断裂(DSB)的同源重组修复(HR)是否会引发流产尚不清楚。在滋养细胞中,BRCA1(HR修复的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BRCA1在DSB灶的募集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lncRNAs是否可能调控BRCA1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女性滋养细胞DSB灶中的募集也完全未知。 近日,我院张慧东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中科院一区top)发表了文章Defectiv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

2024-02-27

张慧东教授团队发现滋养层细胞缺氧导致铁死亡进而引发流产新机制

近日,我院张慧东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Redox Biology》(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为“Hypoxia causes trophoblast cell ferroptosis to induce miscarriage through lnc-HZ06/HIF1α-SUMO/NCOA4 axis”原创性实验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阐明了滋养层细胞缺氧导致铁死亡进而引发流产的新途径和新机制,表明缺氧微环境是女性生殖健康的一个新的风险因素,为治疗不明病因的流产提供了新的见解。 人类滋养层细胞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流产(异常的早期胚胎丢失),这通常受到lncRNA的调节。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铁…

2024-02-18

我院黄辉教授团队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和广东医学科技奖

近日,中华医学会和广东省医学会相继公布了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和第五届广东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我院黄辉教授团队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广东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这是我院项目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以上两个奖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于2001年设立,目前已成为医药卫生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获得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以及国家科技奖励办等部门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认可。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授予79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39项 广东医学科技奖于2018年设立,每年颁奖一次。其设立目的在于聚焦医学科技发展,激励医学人才创新,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

2024-01-29

我院张慧东教授团队发现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激活自噬并抑制滋养层细胞迁移/侵袭和迁移体形成而诱导流产

近日,我院张慧东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为“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Activate Autophagy and Suppress Trophoblast Cell Migration/Invasion and Migrasome Formation to Induce Miscarriage”原创性实验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的生殖毒性及其潜在的调节机制,表明PS-NPs暴露是女性生殖健康的一个风险因素。 在自然环境中,塑料废物可分解为直径<5mm的微塑料(MP)和直径…

2024-01-22

我院杜健航副教授团队在番茄红素脂质体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我院杜健航副教授团队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吴钧研究员团队在工程技术和化学化工领域著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Multifunctional Antibiotic Hydrogel Doped with Antioxidative Lycopene-Based Liposome for Accelerative Diabetic Wound Healing”的研究性文章。 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且易于被多种外界因素影响的进程。在糖尿病的影响下,持续的高血糖环境易引发伤口部位的氧化应激与内质网应激,从而导致慢性炎症并延…

2024-01-17

我院沈慧勇教授团队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院沈慧勇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5.1)发表了题为“TNF-α-Induced KAT2A Impedes BMMSC Quiescence by Mediating Succinylation of the Mitophagy-related Protein VCP”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述了TNF-α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静息-激活转换的具体机制,为提高BMMSC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思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和多系分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目…

2024-01-03

黄辉教授参与制定中国高血压联盟《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近日, “中国高血压联盟《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在高血压专业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发表。该共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56位高血压、老年、肾脏病等领域权威专家经多轮讨论完成,我院心血管内科黄辉教授参与其中。 夜间高血压在中国和亚洲人群中比较常见,主要归因于高盐摄入和高盐敏感性。夜间高血压增加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通常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检测夜间高血压,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诊断不足。专家共识就夜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特征和临床表型、夜间高血压的最佳管理提出了建议,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

2024-01-02

我院张慧东教授团队发现自来水消毒副产物具有生殖内分泌干扰物效应

近日,我院张慧东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为“Dichloroacetic acid and trichloroacetic acid as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drinking water are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原创性实验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具有生殖内分泌干扰物效应。 消毒副产物(DBPs)是由消毒剂与水中天然有机物反应产生,一些DBPs可能导…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