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 | 卒中不等人 中大八院一文详解
据统计,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尤其是12月至次年2月,堪称脑血管疾病的“魔鬼季”。
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脑卒中作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应怎样快速识别症状?如何有效预防?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为您一文解读~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组因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突发脑组织损伤的疾病总称。我国成年人终身脑卒中患病风险高达39.3%,居世界首位。
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其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约占脑卒中总数的70%左右。它是因各种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第一大原因。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后遗症。
脑卒中为何在天气转凉时高发?
气温变化与脑卒中患病风险密切相关。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罹患脑卒中的风险升高1.13%,脑卒中死亡风险升高1.2%。这可能是由于寒冷的天气使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小板升高、血压易波动、血液黏度增加所致。因此,一旦进入秋冬季节,我们更应该注意预防脑卒中。
哪些人群易患脑卒中?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的人群,有心房颤动、颈动脉粥样硬化、睡眠呼吸障碍及偏头痛的人群,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缺乏锻炼、饮食控制不佳、肥胖的人群,均容易发生脑卒中。
日常生活中识别、控制危险因素,未雨绸缪,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各种高发疾病的控制目标如下:
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水平维持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同时定期检测血压,每月应至少测量1次血压。年龄在3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建议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20%的糖尿病患者罹患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2倍。推荐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0mmol/L。
中低危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的降脂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3.4mmol/L,期间规律检测血脂水平。20岁以上成年人推荐每5年测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期妇女,建议每3~6个月测1次血脂。
颈动脉内膜中层每增厚0.1毫米,脑卒中风险增加13%。年龄﹥40岁的人群可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年龄﹥40岁的高危人群要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膜增厚的人群,建议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并每年复查1次颈动脉彩超。对于颈动脉增厚、狭窄程度≥50%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人群,可口服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颈动脉增厚狭窄程度﹥70%的人群,且预期寿命﹥5年者,建议选择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
男性吸烟者患脑卒中风险比无吸烟史人群增加14.2%,女性为3.1%。被动吸烟使总人群的脑卒中风险增加45%。同时,吸烟者脑卒中复发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倍。因此,远离烟草就是远离脑卒中。
约20%有心房颤动的患者,所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心脏脱落的栓子造成的,相比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卒中,这类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更危险。因此,年龄>65岁的人群要进行心房颤动筛查。已确诊的心房颤动患者,应接受进一步的评估,以确定治疗方式。
每周酒精摄入量超过300克即为大量饮酒,会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少量饮酒也不能为脑血管提供保护。因此,饮酒者应戒酒,不饮酒者要始终坚持不饮酒。
平时运动者较不运动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可降低约30%。运动锻炼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不受性别与年龄的影响,且锻炼方式不拘泥于形式。健康成年人建议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日常以静坐为主的上班族建议每静坐1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
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可明显降低脑卒中风险。亚洲人群正常的体质量指数为18.5~22.9,仅仅体质量指数超标,就可以引起脑卒中。合理膳食可以控制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每天饮食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趋于合理、均衡,食物包括全谷物、杂豆、水果、蔬菜、奶制品及低脂肪食物。每日总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鱼、禽、蛋、瘦肉平均摄入总量不超过200克,液态奶不超过300克,植物油﹤25克,添加糖﹤25克,同时建议低钠摄入,推荐每日食盐摄入≤5克。
偏头痛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因此,偏头痛高频发作的女性应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尤其是含雌激素的药物。同时不建议过度使用血管收缩药来治疗偏头痛。
睡眠呼吸障碍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死率。成年人,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注意是否有睡眠呼吸障碍。明确存在睡眠呼吸障碍的人群要积极治疗。
发生急性脑卒中怎么办?
大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发生脑卒中后,每分钟大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发生急性脑卒中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发病后尽快拨打“120”,争取在发病4.5小时内将患者送到有卒中中心的医院接受治疗。
突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标是尽快开通堵塞的脑血管,恢复脑血流,以减少脑组织坏死。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有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两种。这两种方法均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发病4.5小时内无禁忌证者尽早接受溶栓治疗;若超过4.5小时,在24小时内的合适患者可接受机械取栓。谨记时间就是大脑,请勿犹豫。
卒中有先兆 识别有技巧
中风发生后的3-4.5小时以内,被称作抢救的黄金时间。如果患者没有在这个时间内得到治疗,有可能残疾甚至死亡。即使在黄金时间内,也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学会快速识别脑卒中至关重要!
脑卒中发生有先兆,BEFAST口诀可快速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为患者争取更多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治疗时间,从而减轻卒中伤害。
·B代表Balance,即平衡,指平衡或协调能力突然丧失;
·E代表Eyes,即眼睛,指突发的视力变化或视物困难;
·F代表Face,即面部,突发的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代表Arms,即手臂,指手臂的突然无力或麻木感;
·S代表Speech,即语言,指突发的言语或构音障碍;
·T代表Time,即时间,如果短时间内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提示很可能发生脑卒中,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或拨打120。
资料来源 | 健康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