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科学防治,畅享自由呼吸

稿件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日期:2025-05-06

每年的5月第一个星期二是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2025年5月6日迎来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旨在呼吁全球关注哮喘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尤其是吸入疗法的普及与正确使用。

怎么判断是不是过敏性哮喘?怎么找出过敏原?怎么治疗和预防?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给您一文讲清楚~

一、春日繁花下的呼吸危机:过敏性哮喘为何高发?

春日暖阳中,樱花、玉兰、桃花竞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然而,这份美好对部分人来说却是“甜蜜的负担”:晨起时刺激性干咳不断,闻到花香后突发胸闷气短,甚至夜间因喘息憋醒……这些症状可能是过敏性哮喘发出的预警信号。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3亿哮喘患者中,60%-80%为过敏性哮喘,且春季因花粉、尘螨活跃,发病率较其他季节升高30%-50%。在中国,超过70%的儿童哮喘属于过敏性类型,成人患病率达1.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免疫系统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过度反应时,气道会出现慢性炎症、痉挛和黏液分泌增加,导致反复发作的呼吸困境。

二、精准识别:过敏性哮喘的典型特征与高危信号

(一)核心症状:过敏与哮喘的双重“印记”

• 发作性喘息:呼气时伴高调哮鸣音,夜间及凌晨加重,活动后明显;

• 干咳与胸闷:以刺激性干咳为主,抗生素治疗无效,严重时感觉“胸口压着石头”;

• 过敏前驱症状:发作前常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眼痒、皮疹等,约50%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

(二)警惕重度发作信号(需立即就医)

• 嘴唇发紫、无法平卧、说话断续成单字;

• 呼吸频率加快(成人>30次/分,儿童>40次/分);

• 肺部听诊“沉默肺”(哮鸣音突然消失),提示气道严重阻塞。

(三)科学诊断:三步锁定过敏原与病情

1. 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15分钟内快速筛查尘螨、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

血清sIgE检测:抽血检测特异性抗体,适合皮肤敏感或无法做皮试者。

2. 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沙丁胺醇后,肺功能改善>12%可确诊可逆性气流受限;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数值>25ppb提示气道嗜酸性炎症,对激素治疗敏感。

三、从“控制症状”到“精准靶向”:过敏性哮喘的阶梯治疗方案

(一)基础治疗:抗炎与解痉双管齐下

1.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核心药物,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需每日吸入以抑制气道炎症,控制率可达70%以上。

2.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与ICS联合使用(如沙美特罗替卡松),减少发作频率,尤其适合运动后喘息患者。

3. 白三烯调节剂:

孟鲁司特钠可同时改善哮喘和鼻炎症状,适合轻中度患者或对激素不耐受者。

4. 急救药物:

沙丁胺醇气雾剂需随身携带,急性发作时按需吸入,每次间隔至少20分钟。

(二)生物靶向治疗:重度患者的革命性突破

对于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患者,生物单抗药物通过精准阻断过敏炎症通路,带来显著获益:

药物类型 代表药物 作用机制 适用人群 

抗IgE单抗 奥马珠单抗 结合游离IgE,阻断过敏反应 IgE水平升高、过敏原明确的中重度患者 

抗IL-5单抗 美泊利单抗 清除嗜酸性粒细胞 血嗜酸性粒细胞>300/μL的激素依赖患者 

奥马珠单抗优势:

• 降低急性发作风险48%-69%,肺功能(FEV1)提升约500mL;

• 国产替代药奥马珠单抗α(奥迈舒)已上市,价格降低30%-50%;

• 预充式注射剂可居家使用,减少就医频率。

(三)免疫治疗:“脱敏”的长期投资

• 皮下注射脱敏:每周注射过敏原提取物(如尘螨疫苗),持续3-5年,约60%患者症状显著改善;

• 舌下含服脱敏:每日含服滴剂,适合儿童及恐惧注射者,安全性更高。

四、居家防控核心:远离过敏原的“生存指南”

(一)环境管理:打造无敏空间

1. 尘螨防控:

用防螨床品,每周用55℃热水洗床单;

减少地毯、毛绒玩具,定期用除螨仪清洁床垫。

2. 花粉季防护:

关闭门窗,使用带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

外出戴防花粉口罩(如N95),回家后淋浴换衣,避免花粉残留。

3. 宠物与霉菌管理:

避免饲养猫、狗等长毛宠物,若已饲养需禁止其进入卧室;

定期清洁浴室、厨房,用除湿机控制湿度<50%,抑制霉菌生长。

(二)生活方式调整:增强气道抵抗力

• 饮食: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橙子、西兰花),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可减轻炎症;

• 运动:选择游泳、瑜伽等温和运动,避免在干燥、寒冷或雾霾天户外运动;

• 心理调节:压力会诱发哮喘,可通过冥想、正念呼吸缓解焦虑,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可使发作频率降低25%。

(三)智能监测:居家管理的“第三只眼”

• 峰流速仪:每日早晚测量最大呼气流量,若数值低于个人最佳值的80%,提示需调整用药;

• 哮喘日记:记录症状、用药、过敏原接触情况,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五、常见误区澄清:走出过敏性哮喘的认知陷阱

1. 误区:哮喘治不好,干脆放弃规范治疗

真相:80%以上患者通过长期规范治疗可实现临床控制,正常工作、运动,甚至减停药物。

2. 误区:激素副作用大,能不用就不用

真相:吸入激素剂量仅为口服激素的1/100,副作用极小,擅自停药可能导致气道不可逆损伤。

3. 误区:脱敏治疗一次就能根治

真相:脱敏需持续3-5年,且仅对单一过敏原有效,需结合药物综合管理。

六、春日特别提醒:过敏季的应急与就医指南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沙丁胺醇气雾剂或雾化器,建议每6个月检查有效期;

急性发作处理:立即脱离过敏原,取坐位,缓慢深呼吸,若15分钟内未缓解,拨打120;

及时复诊时机:症状每周发作>2次、夜间憋醒频繁、急救药物使用次数增加,需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与过敏共存,拥抱自由呼吸

过敏性哮喘并非“不治之症”,而是可通过科学管理有效控制的慢性病。从识别过敏原到规范用药,从环境改造到心理调节,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改善病情的关键。这个春天,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远离呼吸困扰,在花香中重新找回自由深呼吸的力量!

早诊断、早干预,你值得畅快呼吸的每一个春天!

 

作者:黄玉一

审核:姚桂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