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抑郁相关病症

发布日期:2024-09-25

 

                                       中大八院中医科优势病种介绍

一、关于抑郁

        抑郁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症状复杂、低治愈率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的“三低症状”,以及有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研究发现,抑郁障碍的中位数患病率大于10%,而躯体疾病中约有22-33%的住院患者患有抑郁障碍。

 

二、我们的特色

       针灸治疗抑郁相关病症已在古代许多文献中得到证实。1996年WHO公布的“针灸治疗有效疾病目录”、2016年美国医师协会临床实践指南和中国抑郁症防治指南(2016)均推荐针灸为抗抑郁的非药物疗法。

 

三、针灸治疗抑郁症

       我科引进的符文彬教授团队从2000年开始进行针灸治疗抑郁相关病症的临床和研究,在传承经典、名师经验、整合现代医学,提炼出“疏肝为主,调气为先,重在治神”的指导思想,创新性地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的“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模式,整合针刺、皮内针、艾灸等多种特色针灸技术,必要时针药并用,形成“疏肝调神”整合针灸 治疗模式。

围绕“疏肝调神”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主题,团队迄今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30项;证实了“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包括绝经过度期抑郁)及其共病(包括中风后抑郁、失眠、焦虑、强迫、胃肠功能紊乱)是有效的、安全的,针灸可以减轻药物的副反应、减少药物的用量或防复发,联合经颅磁刺激可改善重度抑郁患者的躯体、 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等症状;并阐述了其对大脑情绪环路形态和功能的重建机制。[1] 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研究报告已发表在《 Trial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0Complementary  Medicine 》、《 Psychology Health and Medicine 》等国际公认杂志;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题演讲, 2009“针刺治疗抑郁神经症”纳入第三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诊疗技术推广项目,推广单位超过10省100余家医院。《中国针灸》2018年第七期专题介绍了团队“整合针灸是治疗抑郁障碍难点的关键”的新治法、新方案,治疗技术中的“疏肝调神针法”、“心胆论治针灸术”、“精灸技术”和“岭南传统天灸技术”等4项均获由央视、中华中医药学主办的“杏林寻宝”中演示。已培养了抑郁相关方向的博士后9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3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