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问君能有几多愁,得了过敏真发愁

稿件来源:检验医学部 发布日期:2024-09-19

频繁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流眼泪,可能感冒了,吃个感冒药就好了......

身上起红疹、皮肤红肿,可能热的,涂点消炎药膏就行了......

呕心、呕吐、拉肚子,可能吃坏肚子,喝点热水就行了......

NO!NO!NO!这很有可能是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image-20240919195313-1

1、过敏是怎么发生的呢?

1.1 什么是过敏
 

     过敏又称变态反应,是身体对一种或多种物质(俗称过敏原)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反应,而这些物质(过敏原)对大多数人是无害的[1]

1.2 什么是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因机体接触过敏原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类疾病,近几十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显着增加,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过敏原常常来自我们生活中的接触的物质,可能是早饭的鸡蛋,昨晚的海鲜,面包上的坚果碎,也可能是公园里的草坪柳树,甚至可能是空气中的灰尘等等,往往让人防不胜防。

image-20240919202812-3

                         图2过敏反应类型及机制(图片来自知乎推文“兽医解读 | 食物引起的过敏,你知道多少?)

 我们常认为的“过敏”,包括速发型和迟发型。迅速发生的过敏大部分情况下主要是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表现为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很快出现组织,器官、甚至全身性的强烈反应(如皮肤瘙痒、红疹、哮喘等)[2]。而由于接触了某些化学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过敏性肺炎及药物性过敏等多属于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1.3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然而有部分人群在吃过某种食物后,出现胀气胃痉挛以及腹泻等肠胃或皮肤不适,但并不出现明显强烈的过敏反应,这可能是食物不耐受,而不是食物过敏。由于体内缺少某种特定的酶,如乳糖不耐受(进食乳制品后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果糖不耐受(摄入水果或水果甜味剂后出现胃肠胀气)、酒精不耐受(酒后皮肤潮红发热,心跳加快)等,都是常见的食物不耐受的表现。食物不耐受通常主要影响消化系统,并导致不太严重的症状;并且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更多与食物的摄入量直接相关,但如果是食物过敏的话,即使是微量的食物也可引起严重的反应详见图3

image-20240919202951-4

                                             图3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区别

2、过敏了都有哪些常见症状呢?

2.1过敏性鼻炎:鼻痒、喉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3]

2.2过敏性咳嗽或者支气管哮喘[4]:胸闷、气短、咳嗽、喘息;

2.3过敏性结膜炎:眼痒、眼睛流泪、结膜充血、眼睛疼痛等;

2.4过敏性肠胃炎:胃痉挛、呕吐、腹泻等;

2.5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5]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脱屑、风团、风疹块、剧烈痛痒等。

image-20240919203102-5

                                   图4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表现

3过敏人群相关的检查有哪些?

过敏相关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可疑过敏原,或判断机体过敏状态。可做的检测分为过敏原体内检测(需患者本人参与)和体外检测(需抽血),各种检测的特点如下。

image-20240919203223-6

                                          图5常见过敏原检测方法

4、过敏了,怎么治疗呢?

专家共识指出过敏性疾病需要防治结合、四位一体,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健康教育[6-8]

image-20240919203329-7

                                             图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4.1专家推荐:环境控制,可有效预防和对因治疗,是首选方法

1)规避室内过敏原——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室内定期清洁打扫,控制湿度50%以下、保持干燥,可有效减少螨虫和霉菌的生长;

2规避室外过敏原——树花粉、草花粉及空气污染防控

3规避食物过敏原任何一种食物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最常见的8类包括:蛋白、牛奶、鱼、贝类、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但不能盲目避食,防止因营养摄入不均衡引起新的健康问题

4)规其他过敏原规避接触性过敏原,例如化妆品、护肤品及油漆等,使用新的化妆品、护肤品之前可做简易的皮肤过敏试验。

4.2免疫治疗

脱敏治疗是对因治疗,是治疗过敏的第二选择。过敏原疫苗脱敏治疗被认为是唯一能实现过敏原耐受的治疗方法,可以长期保持疗效,不再以抗过敏药物治疗失败为前提,是一线治疗方法

4.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对症治疗,通过使用靶向药物阻断过敏或用抗过敏药物控制症状;但因为但停药后很快复发,因此应遵医嘱规范应用抗过敏药物,并需要进行长期的疾病管理。

4.4健康教育

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由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预防,避免或降低致病因素,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Ansotegui I J , Melioli G , Canonica G W ,et al.IgE allergy diagnostics and other relevant tests in allergy, a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position paper[J].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 2020, 13(2):100080.
  2. Ling XJ, Wei JF, Zhu Y. Aiming to IgE: Drug development in allergic diseases. Int Immunopharmacol. 2023 Aug;121:110495.
  3. Ogulur I , Pat Y , Ardicli O ,et al.Advances and highlights in biomarkers of allergic diseases[J].Allergy, 2021.
  4.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呼吸过敏学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2019)[J].中华内科杂志, 2019, 58(9):636-655.
  5.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 053(002):81-88.
  6. [1]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11)
  7.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3):164-170.
  8. 陈浩,程雷.《过敏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 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