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开展院内首例短时程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枕神经痛
患者为一名老年男性,两年多前因右枕后带状疱疹,口服药物一个多月后疼痛缓解就停药了。两年多来,右枕后间断出现刺痛、刀扎样痛,每次发作时间约数分钟,每日发作多次或暂停数日再发作,疼痛发作时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可对付过去,并未造成过多困扰。20余天前,患者右枕后痛明显加重,疼痛发作的频率、疼痛程度较前均有明显加重,应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无法缓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吃不香、睡不好,甚是烦恼。来我科门诊就诊,建议住院进行神经调控治疗。
经过严谨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疼痛科医师团队为患者制定了短时程经皮周围神经电刺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医生精准地穿刺,将电极植入到患者右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布区域,通过患者的反馈确保电刺激范围覆盖疼痛区域。此后,再经过细致的电刺激调试,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失眠和焦虑症状也随之改善,术后2-3天即可出院。

术后X片显示电极位置
什么是枕神经痛
枕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病,可以是原发性头痛的一种,也可能是由于上颈椎骨关节炎、枕颈部外伤、带状疱疹等多种原因引起。
疼痛特点:
- 疼痛位于头枕后部;
- 以单侧或双侧针刺样或撕裂样疼痛为主要表现;
- 可伴有累及区域的感觉消失或感觉迟钝;
- 通常伴有受累及神经的压痛;
- 常为中~重度疼痛。

枕神经痛区分布图
如何治疗枕神经痛
枕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外科治疗。比如通过按摩、热/冰敷、颅颈锻炼、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方式来改善姿势及继发性的肌肉紧张,疾病初始阶段效果往往较好,随着病程进展,效果往往不能维持。同时可以复合应用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等)、抗癫痫药(奥卡西平、加巴喷丁等)。枕神经阻滞和颈2/3脊神经射频镇痛是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经治疗后疼痛得到数月缓解,但也有不良反应。外科治疗往往需要动用手术刀解决问题。

枕神经阻滞模拟图

外科手术模拟图
难治性枕神经痛的微创治疗
难治性枕神经痛是指通过上述规范的保守治疗,仍有约30%的患者会出现药物疗效欠佳或药物无法耐受的情况。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枕神经痛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但对于不愿意接受挨“一刀”的患者来说,外科手术仍不是最佳的微创治疗方法。
经皮周围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治疗方法,在治疗传统药物或手术难以缓解的顽固性疼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不动刀,仅用一根穿刺针、一根或两根电极;
- 简单易行,无需特殊准备;
- 真正的微创,可以用C臂,也可以用超声引导,做到真正的绿色无辐射;
- 恢复快,镇痛效果可长期维持;
由此可见,周围神经电刺激可谓是最佳微创治疗方式。
此前,我院疼痛科已经常规开展了脊髓电刺激技术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此次成功实施短时程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枕神经痛,不仅体现了我院疼痛科在神经调控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也展示了医院在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医疗服务方面的决心与信心。

双侧枕大神经刺激电极
浅谈周围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刺激是通过给引起疼痛的神经施以低级别电脉冲,从而产生痛觉干扰,进而减轻、治愈疼痛。一百多年前,临床已有类似镇痛方法应用。它的主要目标是获得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的疗效。它在预测精神疾病、疼痛治疗及诸如肥胖和睡眠呼吸暂停等多种疾病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与药物治疗相比,神经刺激疗法的患者依从性更好、副作用更小。可以说,神经刺激治疗对于耐药患者一直敞开着大门。
经过总结,以下七类患者更容易接受包括经皮周围神经电刺激在内的行为物理治疗并从中获益:
- 有意向接受非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不耐受;
- 具有药物使用禁忌;
- 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
- 怀孕或备孕中;
- 因长期频繁过量服用镇痛药加重原有头痛者;
- 心理压力很大或不知如何面对心理压力者。

展望神经刺激的未来,随着神经刺激设备的更先进、治疗方案的更科学、适应症的更优化等等,在不远的将来,神经刺激技术在“神经改善”方面的应用同样有巨大发展空间,终将在科学镇痛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