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中山大学教学竞赛 | 附属第八医院 郑双云: 夯实教学基本功,与学生并肩成长

我于2021年参加了中山大学第十五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了教学病例讨论比赛二等奖。该奖项是对我教学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妇产科教研室教学水平的肯定,在此,就比赛谈谈我的收获及经验总结。
8月,我接到科室安排参加比赛的通知,时间非常紧张,但我自己内心有个拼劲,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而且是想尽办法做好。于是,我接下了任务,并马上安排工作:1.查阅相关资料;请教相关老师,了解教学病例讨论的模式和规范;2.筛选典型病例、整理手术视频及图片等资料;3.联系参加病例讨论的学生,把病例资料、讨论内容、相关知识点下发。妇科工作繁重,我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积极做好比赛前的相关准备。

教学病例讨论初赛
参加初赛收获不少,各位评委给了非常中肯的点评,让我们更清楚了教学讨论比赛的要点,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进入复赛后,我们继续打磨教案,完善病例资料,增加讨论内容、完善讨论方案,同时妇科刘主任也多次查阅我们设计的竞赛教案,指出其亮点及不足;就这样,在大家的指导下,我们将初赛的缺陷一一克服,顺利通过复赛、晋级决赛。

教学病例讨论复赛
这次竞赛非常公平、公正,要求我们提前准备三份病例,初赛是由我们自己在三份病例中挑选一份病例,复赛、决赛的病例选择则设计抽签决定病例,这就要求我们提前准备三份病例资料、设计好三份病例的教案,每一份病例都得充分把握病例特点、准备理论知识、精心设计教案,在决赛中,我们抽到了一份关于“月经异常”的病例,同样的,我们汲取了初赛、复赛的经验,将优点继续发挥出来,将缺陷努力克服掉。

教学病例讨论决赛
决赛中强手如林,我们从中也汲取了更丰富的比赛经验。参加这次比赛,我的收获是:以赛促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此次参赛,对学生们而言,他们通过病例讨论更好地理解书本理论,更规范地培养临床思维。对教师自己而言,更是一个提高,既巩固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授人以渔。
有几点经验值得与大家分享一下:1.首先要确认讨论的目标和内容,即诊断或治疗,不要面面俱到。比赛时间有限,如果同时兼顾诊断和治疗,就容易超时,而且重点不突出。2.病例选择要恰当。如我们复赛的病例就很合适,是关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病例,虽然最后诊断明确,但前期的鉴别诊断很有悬念,由此引发出的讨论要点就显得水到渠成。3.要充分把握教学病例讨论的要点--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在决赛时这一点欠理想:没有着重突出学生讨论,没有让学生就讨论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所以,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着重提高这方面的水平,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此次参赛,是一个锻炼成长的好机会,我收获很多。接下来我会将比赛中所获经验、技巧运用到临床带教中去,注意收集合适病例,按照教学规范将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教学活动保质保量完成好。同时我也相信,在学校提供的学习交流的大平台下,多参加此类比赛,教师的教学技能将不断成熟,教学水平将不断提高,定将不负“教书育人”的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