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物旋切技术

发布日期:2021-06-29

乳腺肿物是女性常见疾病,近年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去年乳腺癌首次超越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疾病。使得越来越多女性更加关注自己的乳房健康。

乳腺肿物常规外科治疗方式是开放手术切除,为了切口美观,大多会将切口置入乳晕边缘,利用乳晕和正常皮肤的色差来减少瘢痕对外观的影响。

只是再好的缝合技术,也依然会留下瘢痕。


下图也是乳腺肿物切除术后的外观,猜猜手术切口在哪?

 

这箭头所指的4mm的痕迹就是旋切术后的切口,愈合之后几乎不可见。


真空辅助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旋切技术):

真空辅助乳腺活检(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VABB)系统是影像学引导的乳腺活检系统,由真空泵和旋切刀组成。旋切刀通常采用中空管腔设计,所带有的凹槽通过负压吸住待切除部位并完成旋切过程。真空装置由电脑控制保持负压抽吸乳腺病灶,进行旋转切割;通过标本运送系统将切取的标本运出体外。全部操作通过单次穿刺就能准确、简便地收集多个连续样本。超声引导下VABB 是一种多数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微创手术,皮肤切口仅3~5 mm;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将活检探针穿过皮肤,到达目标病灶下方;在负压吸引下,将病灶组织吸入旋切刀的收集槽中进行旋切,直到完成拟定的切除操作。整个过程是在高分辨率声像图监控下的可视性操作,其定位准确,操作便利,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可达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已经成为乳腺外科常用的操作技术。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手术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乳腺良性肿物的微创旋切技术: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也逐渐向减少损伤和微创方向发展。其中,通过真空辅助乳腺活检系统的微创方法诊断乳腺可疑病灶并治疗已经确定性质的良性病灶已获得肯定。

半刀槽切割可切除小于1cm的肿物,做到更小的损伤

(上图示为半刀槽模式示意动图)


下图示为超声引导下的局部浸润麻醉

下图示为麻醉后切开4mm左右穿刺口

下图示为超声引导下自穿刺口置入旋切针

下图示为超声下定位肿物

 

下图示为将旋切针负压槽置于肿物下方

 

下图示为对肿物进行旋切(下图可见肿物吸入负压槽中)

 

下图示为完成旋切后超声再次检查术区

 

下图示为肿物切除后的残腔

 

下图示为旋切结束后,拔出旋切针,按压术区

局部消毒后,拉拢贴合穿刺口

下图示为标本槽中旋切切除的标本

 

旋切技术演示请点击下面腾讯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l3252wf0u5y.html

 


 

乳腺良性肿物旋切术后的注意事项:

旋切术后,需要压力绷带固定72小时,目的是压迫术区止血,预防日常活动将已经愈合的出血点撕裂,发生再出血。术后两周内避免患侧上肢提重物或突然用力。饮食上暂时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要进行剧烈运动,建议两个月后再进行。

如果在恢复期出现患侧乳房突然的疼痛、肿胀,应警惕迟发出血引起的血肿,可以继续加压包扎、局部热敷加快吸收。如血肿形成液化也可穿刺抽吸引流。

血肿可能造成短期的术区皮肤瘀青,但不用太担心,血肿吸收过程中,瘀青会逐渐消散。恢复后不会影响外观。

术后3个月原病灶区域会形成稳定瘢痕,此时复查彩超常会见到原病灶区域异常低回声区。术后6个月瘢痕区域基本完全吸收,此时复查彩超效果较好。 


有人说旋切不是微创,是“巨创”,旋切过程中会损伤更多的乳腺组织,这种认知是非常片面的。旋切技术运用得当,全刀槽和半刀槽的合理转换,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路径,充分利用麻醉液的膨胀效应,即使处在乳晕下方的肿物也能做到完全适形切除而极少损伤周围组织,损伤肯定比开放手术要小。

其实“巨创”和“微创”之间,差的只是术者的细心和耐心而已。 

治疗技术没有好坏之分,适合才是最好的。面对患者,不是我们能做什么就上什么,而是患者最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断学习、掌握更多治疗技术的目的,就是可以提供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毕竟,所有治疗的初衷,都是为了让患者最大程度的获益。

 

原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r7e8tA7JTje2mtaZVlA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