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大八院中西医结合的MDT多学合作,为患者的优质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刘阿姨是一位75岁的老人,大约8月前,刘阿姨不慎摔伤,导致右侧髋关节疼痛,不能行走。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中大八院沈慧勇院长领衔重点专科骨科就医,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并且做了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阿姨可下地走路,恢复良好。 然而刘阿姨患有帕金森病,重度骨质疏松,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胃炎等多系统疾病,每天要服用大量药物控制疾病。由于患病复杂,帕金森病病情控制不佳,精神差,体力不支,步态不稳。这不,出院没多久,刘阿姨先后两次摔伤,导致右侧桡骨远端骨折、左侧尺骨骨折,而再到我院骨科住院治疗骨折。后经神经内科调整治疗方案,刘阿姨帕金森症状较前能控制,但还是因为长期感…

2021-07-07

“降维打击”:中晚期肺癌患者手术的一线生机 —— 免疫新辅助治疗

“我们已经尽力了...”,“抱歉,真的是没有办法手术”,对于肺癌患者,这可能是最害怕从外科医生口中得到的两个回答。可见是否能行根治性手术,是决定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转折。对于一直致力于“逆天改命”的医生来讲,新辅助治疗恐怕就是为中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挽回一线生机的最后的武器了。可能很多人听说过辅助治疗,是指癌症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由于分期较晚还要继续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辅助治疗。其中,免疫治疗是人类对抗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荣获2018年诺贝尔奖:其机理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息反应或利用各种方法刺激免疫系统反应来识别、抵抗肿瘤细胞。那什么是“新辅助治疗”呢?通俗地讲,就是在手术前接受化疗、放疗、靶向、…

2021-07-07

夏日气躁切勿贪杯,中八医生“刀下留人”

2021-06-26凌晨4时,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急诊科。忙碌了大半夜的急诊外科林志群医生刚刚站起身来,活动下疲惫的身体。刺耳的急救警报划破了这短暂的平静,两名浑身是血的小伙子被惊慌失措的朋友们抬送着,冲进了急诊抢救室。二人面色苍白,意识不清,血从颈胸部流下、浸透衣物。         伤情面前,准确的判断先行。急诊医护反应迅速,厚纱布按压出血创面,开通输液通路,立即呼叫会诊。两分钟后,胸外科惠洪亮主治医师火速赶到,紧急探查伤情:掀开浴血的纱布,触目惊心的巨大创口显露在大家面前。患者小乙背部可见近30cm巨大利器砍伤创面,伤及深肌层,鲜血缓慢流出;而患者小甲背部正中两条近10cm及近20cm…

2021-07-07

揭开急性白血病的“神秘面纱”

韩剧有三宝,车祸兄妹绝症好。据本看剧小能手不完全统计,剧中的“绝症”以白血病出现的次数最多! 所以白血病就变成了最为人所熟知的披着神秘面纱的肿瘤界大明星!   哲学大佬黑格尔说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按咱说,世上也莫得无缘无故的白血病呀! 白血病是怎么练成的?  首先,非常悲催的是,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还没有找到喏。 但是!主要的几个惯犯我们都在密切监控中!       头号嫌疑犯:毒物接触 目前医学界已发现苯及其衍生化学物质会导致白血病发生。而这些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于在橡胶…

2021-07-06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除了“食不语”,专家还强调了这3个细节

目前 在新型冠状病毒暴发的情况下 全国上下都投入到了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中   而我们的广大群众,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官宣已经够多,大家看了吗?   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洗手再洗手,增强抵抗力等等,大家做到了吗?         我们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仅仅不出门是远远不够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陈小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以下4个细节不容忽视:     01.“埋头苦吃” 老祖先说,“食不语”,真是很有道理!  …

2021-07-06

约1亿患者︱一个被普通民众低估的健康“杀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慢性气道炎症、肺气肿伴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疾病与环境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呈现高患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第四大经济负担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中国慢阻肺人群:10年间,上涨了67% 2018年4月10日,由王辰院士团队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项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阻…

2021-07-06

“破坏力”堪比新冠,支气管只剩1毫米缝隙!周瑜、林黛玉都中招这个病

这几天的深圳 天朗气清 繁花次第绽放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 复产复工紧锣密鼓推进 买买买、吃吃吃 ……   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人们蠢蠢欲动 呼朋唤友 天若有情天亦老 谁来陪我吃烧烤   可是 迫不及待出门的 还有些“特殊的人们” ——   被各种病痛缠身的患者       深圳的吴小姐便是其中之一。一年前,她因“咳嗽、咳痰、活动后气喘”先后到综合医院、慢病院就诊,确诊为肺结核,并开始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 3个月前专科医院纤支镜检查提示左主支气管结核,重度狭窄,建议球囊扩张治疗。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吴…

2021-07-06

肿物堵塞气道仅余一缝!有人点名找这家医院

一老伯气喘加重 入住深圳市某三甲医院 气管中段肿物堵塞气道 仅余一缝隙 随时有窒息风险   更麻烦的是 老伯还有肝硬化、脾切除病史     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还是纤支镜检查、气管支架植入?都有出血风险,怎么办?     有专家提议,“可以联系中大八院呼吸科陈小可主任,他们开通了呼吸道梗阻绿色通道,上次有个80多岁肺癌病人,呼吸衰竭都能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转过去后很快康复”。   3月17日,疫情笼罩下的深圳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有序推进的复产复工渐渐唤醒了城市的活力与希望。夜晚,一通紧急电话打到中山大学附属…

2021-07-06

人命关天!这家医院疫情期间完成30余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彻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 是呼吸科解决疑难诊断和危重症治疗 不可替代的医疗辅助手段 操作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 患者咳嗽哪怕只是用力呼吸 都可产生大量的飞沫或气溶胶 其风险之高不言而喻       鉴于广大医护人员面临着如此高的职业风险,疫情防控期间,除了极少数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正压头罩防护下坚持开展支气管镜治疗外,绝大多数医院对此项业务只能摁下“暂停键”。   此项治疗技术可以因为疫情而“暂停”,但是,患者的病情不会因…

2021-07-06

【刘念医生战地笔记】(之五):独有英雄驱虎豹

  2月13日  星期四   今天机动班,中午1点到明日8点,而且要负责采样工作。   昨天交班的时候,听何主任说,医院的防护服储备越来越少了,于是,今天特意准备了纸尿裤穿上。之前从没用过纸尿裤,穿上毕竟还是有点紧张。虽然之前也没有因为小便问题浪费过防护服,但在物资紧缺的时候,能省就省吧。   12点多来到病区,换好衣服,开始穿防护服。防护服已经穿脱过好几次,也算轻车熟路。只是,今天下了场小雨又出太阳,天气闷热且潮湿,才穿上不久,里面的衣服就都被汗浸湿了,身上很难受。不过,换个角度想,出汗多了,小便就少了,这样就不担心憋不住小便的问题了,也是一件好事。  …

2021-07-06